特色课程
  • 《新生研讨课》

    《新生研讨课》作为学生迈入大学阶段的一门衔接类课程,以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、明确大学学习目标、了解专业背景、激发学生专业兴趣、促进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主要目标。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两个方面:

    学业衔接——引导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,帮助学生了解培养方案设置和职业发展路径,合理规划学业发展,以典型问题为切入点,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。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方法指导、学习资源介绍、培养方案讲解、推免交换出国流程介绍、职业发展介绍等。

    专业认知——帮助学生了解学院专业设置特别是所学专业概貌,促进学生对学校、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、归属感,树立专业自信,激发专业学习和研究创新的兴趣,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科专业体系介绍、专业发展前沿讲解、专业兴趣培养等。

  • 《大学生心理健康》

    《大学生心理健康》主要面向学院大一新生开设,旨在向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并使其学会自我调节和利用咨询中心的资源寻求专业的支持。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通识、自我认知、人际关系、情绪管理、恋爱与性、学业与职业发展、生命教育等章节,以大学生典型的心理生活事件为切入口,引出背后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学理论,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地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,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与行为。

  • 《劳动教育》

    坚持“五育”并举导向,创新开展本科生劳动教育,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劳动教育的人大经验。

    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,坚持因地制宜、因时而变,精炼教育内容、突出特色创新。开设马克思主义劳动观、劳动法则教育、专业相关劳动教育、劳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学习等劳动教育理论通识课;积极联系校外劳动实践基地,打造蚕桑种植与生产、江南水乡特色农业、现代工业生产、新兴前沿行业生产、苏州全国劳动模范事迹馆研学等五个主题的校外劳动实践项目;建设初心茶园、知辛农场、乐湖生态养殖基地等校内劳动实践基地,开发菱角收采、茶园劳作等11个特色劳动实践项目;设计快捷烹饪、点心料理、西餐制作等特色实践项目,锻炼学生独立生活能力,为赴法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• 《多校区共享课程》

    自2020年起,苏州校区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,分三批建设16间智慧教室,改造40余间多媒体教室,可满足课堂教学、平台直播教学、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需求。智慧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继续在推进传统教学模式转变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为学校多校区联动背景下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构筑了坚实基础。

    借助智慧教室平台开设的《基础法语》《社会认知与公文写作》《逻辑与批判性思维》等多校区共享课程打破了地域限制,化“天涯”为“咫尺”,让远隔千里的师生线上相聚、在线交流,实现了异地校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科优势互补。

  • 《法语课程》

    以实用为第一要义,课程采用中、英、法三语教学,均有中国教师、外籍教师共同授课。语言课均采取小班教学,每班20人左右,确保学习质量。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共同授课,中教注重读写,外教侧重听说,取长补短,相得益彰。

  • 《体育课程》

    体育课程依托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公共资源开展,开设游泳、羽毛球、瑜伽、攀岩、足球、篮球、太极、健美操等11门课程。课程深入挖掘以体育人的教育价值,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精神培养,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、人生观价值观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,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。

  • 《中法方专业课程》

    专业课师资有来自法国三所合作高校的优质国际师资,同时也有享有盛誉的中国人民大学名师。专业课采用中英法三语教学。